大家騎車或是在戶外活動常有小意外造成受傷、傷口,在這裡推薦大家使用人工皮,它可讓傷口維持在良好的環境,避免傷口直接受冷、熱或壓力的刺激,有保濕、保溫、防水的功用。
下文轉自大紀元新聞網:
 | 人工皮 |
|
|
|
保護傷口人工皮 |
|
|
作者﹕文、圖/成大醫院提供 |
|
|
【大紀元3月20日訊】小辰是位活潑好動的7歲男孩,在家奔跑時不慎跌倒造成右小腿前側有處約5公分長3公分寬的擦傷小破皮。這種居家常見的小擦傷,以往都是先以雙氧水或優碘消毒後,在傷口上蓋上紗布;現在則有不一樣的處理方式,使用「人工皮(水膠體敷料Hydrocolloid)」,可讓傷口維持在良好的環境,避免傷口直接受冷、熱或壓力的刺激,有保濕、保溫、防水的功用,撕除時新生的肉芽組織不會沾粘在人工皮上,可吸收少量滲液,可以減少傷口再感染,並促進癒合。 人工皮一般傳統的傷口處理方法為先以雙氧水或優碘消毒後,在傷口上蓋上紗布,每當要換藥時,紗布總是沾在傷口上,當要拿除紗布時,如同撕一層皮的感覺疼痛不已,且將新生之肉芽組織破壞,當洗澡時也容易弄濕傷口。 成大醫院(造口護理師)劉清香說,對於這種小擦傷,可用生理食鹽水清洗傷口,用優碘藥水消毒,等乾了之後,再用生理食鹽水沖洗,擦乾傷口,再貼上人工皮,一般人工皮的大小片要比傷口大約2-3公分,如果人工皮太小片滲液容易從周圍滲出,當貼上人工皮後微壓迫一分鐘,或輕壓到感覺手心熱熱的,以增加其粘貼固著性,之後在人工皮四周貼上紙膠,以預防脫落。 劉清香指出,人工皮不需每天更換,從外觀看,當人工皮在傷口周圍呈現白色柔軟潮濕的現象是正常的,這是因為滲液被人工皮吸附造成,當滲液擴散到人工皮的外圍、敷料捲起、黏貼不住傷口、懷疑傷口有發炎時,就要更換新的人工皮。 當傷口打開時,需用食鹽水冲淨、擦乾再觀察傷口。如果傷口有縮小,且往傷口中間集中,表示傷口癒合良好,此時仍要繼續黏貼人工皮,等到外觀已經沒有滲液了,就表示破皮處已經癒合。 這種水膠體敷料人工皮適當使用,在傷口護理上有其便利性與效果,醫院也都在使用,在藥局就可以買得到,可以納入家庭常備的小藥箱。 人工皮具親水性,可吸收適量的傷口滲出液,形成潮濕性傷口環境,不撕裂新生肉芽組織,隔絕空氣,防止細菌侵犯與抑制細菌繁殖。人工皮構造中,外層柔軟且具防水性,內層由親水性顆粒、軟化纖維原成分與疏水性聚合物混合而成,是具黏性且可塑性良好的敷料,含親水性粒子,吸收微量滲出液以維持傷口表面適當潮濕,有防水防菌功效。 優點: 舒適。 外界的細菌及汙物無法滲入。 可稍微地吸收滲出液。 移除時不會沾黏傷口處。 缺點: 不適用於滲出液多的傷口。 不適用於感染的傷口。 不適用於骨頭及肌曝露於外的傷口。 不適用於周圍皮膚脆弱的傷口。 不適用於有深度的傷口。 不適用於邊緣下方可能會皺縮或滲漏的傷口。 不透明不容易觀察傷口。 適應症: 部分皮膚損失的傷口,例如摩擦傷。 平面式滲液少的壞疽或有腐肉組織的傷口,能軟化及進行自體清創後腐肉自動脫落的作用。 擦傷。 植皮取皮部位。 居家適用情形如乾淨的小擦傷、小範圍的燙傷(如皮膚發紅、皮膚發紅、表皮潮濕、起水泡)、穿鞋摩破皮、乾淨的小刀傷。 水膠體敷料使用注意事項: 當除去敷料時看見像膿一樣具有特殊氣味及黃色滲液是正常的。 覆蓋時須大於傷口部位2-3公分。 敷料粘貼後須用手微壓迫一分鐘以增加其粘貼固著性。 3-7天更換一次或有滲漏時更換,時常更換時撕除較困難,且在撕除時容易損傷周圍皮膚。 傷口周邊皮膚需清潔乾淨並擦乾以增加黏合力。 居家使用注意事項: ★如果傷口有出血,必須先止血,再將傷口清洗乾淨沾乾,才可以黏貼人工皮。 ★如果傷口有深度且皮膚掀開,或不平整的傷口,不適用。此種傷口必須就醫。 ★如用於身體彎曲部位,如膝蓋處,在黏貼人工皮後,要用寬透氣膠布或繃帶固定,不然不容易黏貼。 ★傷口發炎時不可使用。 ★擦傷時如傷口骯髒,必須清洗乾淨才能使用,如有異物如砂子,必須將沙子清除才可使用。◇ (http://www.dajiyuan.com)
| |
|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